壁球真的不是i人运动

除非体力超群,且不在乎一小时150块起步的场地费。

全上海最便宜的壁球馆在虹口,周末我和朋友乘坐地铁单程一小时前往。她住浦东,我住长宁,非工作日想要找一个路程折中的地点则需要翻倍的价格,相比之下,还是我们的时间更不值钱一点。

在她因堵车迟到的十分钟里,我做了简单的热身和击球练习。第二次打壁球的前十分钟,让我对它是绝佳单人运动的幻觉破灭,这个看起来不大的玻璃盒子和弹性不佳的黑色小球足以让人满头热汗、措手不及。

做i人可以,但的确不是那么容易。

说起来,我真的不太喜欢也并不擅长运动。

乒乓球,小学时在球队打到四年级,却步于精进所必须掌握的上下旋技巧;羽毛球,全靠力气,毫无技术;跑步,跑两分钟走三分钟,800米考试永远踩在及格线上;抱石,缺少手长腿长的身体素质,也没有练习力量和技巧的耐心。

看得出来,不是没有尝试过,但轻易放弃不过源于两点:一是我对身体优势的缺失极其敏感,二是我对技巧的锉磨没有兴趣。

没有天赋,又不想努力,不喜欢和不擅长互为因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打壁球的经历,让我对以上两点有了新的体会。

身体素质的差异的确存在,但聪明的人类大概已经发明出成百上千种运动形式,以让不同的人从中获得乐趣。

壁球是橡胶球,弹性一般,大小接近于乒乓球,但经由地面或墙面弹起的高度与乒乓球大相径庭,需要初学者放弃对于球体反弹路径的预判,将重心放得更低。

我和朋友笑言:“好像找到了一种适合矮人的运动。”

而壁球正反手挥拍的动作,则与网球有些相似。

我没打过网球,但总在家里看家属钻研姿势标准、练习挥拍动作,多少习得了一些要领。

以前的我相当厌恶刻意练习与模仿,认为那是一种规矩和束缚,教练在体验课上花费大量时间让我们练习基本动作,自然不如直接上手打一场来得酣畅淋漓。

但这次我认真学了,在每次挥拍前有意识地关注球拍的位置、身体的转动,在一次次击球练习中企图掌握控球的要领。反应灵敏只是打好一个球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是,如何让球以我需要的速度去到我需要的方向。

在课后,也零星看了一些专业比赛的剪辑。一开始觉得无聊,真正上手玩过后才体会到其中乐趣。

区别于我所知的其他球类,壁球比赛发生于一个有限性感知度极高的狭小空间(事实上真正打过跑过追球过就不会觉得小了),但作为对手,两个人在这个有限空间中的距离可以无限接近。需要在技术上彼此刁难,在身体上互相礼让,在因为失球懊恼的瞬间,在一个两人空间里,会突然意识到比起揍对方一顿的冲动,相视一笑后因为足够漂亮的球拥抱彼此或许更合时宜。

我称之为,身体、空间与竞争关系的重构。我认为壁球很巧妙地平衡了对抗性、距离感、力量与速度,这也使之成为了两个人之间的游戏。

好的,以上是一位i人在打过三次壁球后对它的理解。



发表评论

Blog at WordPress.com.

了解 cynal's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